◎ 何
〈代〉
(1) 什么 [what]
何節奄忽,蹄足灑血?——《文選·宋玉·高唐賦》。注:“何,問辭也。”
何調翰之喬桀?——《文選·潘岳·射雉賦》。注:“何,疑問之辭也。”
何以自繪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
子何恃而往?——清· 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
何異斷斯織。——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
(2) 又如:何人;何物;有何困難;何干(有什么相干)
(3) 怎么樣 [what]
如太行王屋何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如土石何。
問女何所思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得錢何所營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何苦而不平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何不以鋸中。——三國魏· 邯鄲淳《笑林》
何憂令名不彰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自新》
羌笛何須怨楊柳。——唐· 王之渙《涼州詞》詩
(4) 又如:何居(何故);何者(為什么);何意(為什么,何故);何緣(為什么)
(5) 哪里,什么地方 [where]
笑問客從何處來。——唐· 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
何處得秋霜。——唐· 李白《秋浦歌》
(6) 又如:何往;此行何去?;何從(哪里);何止(哪里止,不止)
(7) 誰 [who]
何事非君,何使非民。——《孟子·萬章下》
不知何氏之女。——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
(8) 哪樣,哪點 [which]
何有于我哉?(哪一樣我能有呢?這是孔子自謙的話。)——《論語》
◎ 何
〈動〉
(1) 問,盤問,詰問 [ask]
陳列兵而誰何。——《史記·秦皇紀》
(2) 又如:誰何(盤問是誰)
(3) 通“訶(呵)”。譴責;呵斥 [berate;excoriate]
何,與訶通。——《正字通》
又下令不何止夜行;使民自便,境內以安。——《新唐書》
良將精弩寄要害之處,信臣精卒,陳利兵而誰何,天下以定。——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
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,聞譴何則自冠氂纓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◎ 何
〈副〉
(1) 豈:怎 [how]。如:何以這樣?;幾何?
(2) 甚;多么 [very;how]
秦王掃六合,虎視何雄哉!—— 唐· 李白《古風》
水何澹澹。——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
◎ 何
〈名〉
姓(何氏姓源)除外族改姓外,主要出自“姬”姓,“韓氏”所分。如:何郎(三國時,魏國何晏面白如傅粉。后即稱喜歡修飾的青年男子或美男子為何郎)
◎ 何
〈語氣〉
(1) 句中語氣詞,相當于“啊”
隱隱何甸甸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(2) 另見
◎ 何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人,可聲。金文,象人負擔之形。本義:負荷) 同本義。后作“荷” [load]
何校滅耳,兇。——《易·噬嗑》
何天之衢。——《易·大畜》
殷受命咸宜,百祿是何。——《詩·商頌·玄鳥》
何天之休,不競不絿。——《詩·商傾·長發》
用此五子者何功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
(2) 又如:何校(戴枷);何勞(承受煩勞)
(3) 另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