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嘯
嘨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口,肅聲。本義:撮口作聲,打口哨)
(2) 同本義 [whistle]
嘯,吹聲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其嘨也歌。——《詩·召南·江有汜》
不嘨不指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
激于舌端而清謂之嘯。——《封氏聞見記》
登東皋以舒嘯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俯仰嘯歌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若嘯呼狀。——明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倚修木而嘯。——明· 劉基《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
(3) 又如:嘯傲林泉(在幽靜的山林泉水環抱中隱居);嘯吟(長嘯哀嘆);嘯指(以指夾唇吹之作聲)
(4) 呼召,號召 [call]
嘨者,謂若有所召命,若齊莊撫楹而歌耳。——《匡繆正俗》
招具該備,永嘯呼些。——《楚辭》
(5) 又如:嘯引;嘯召(呼喚;召喚);嘯合(召喚聚集);嘯侶(呼叫同類;召喚同伴);嘯侶命儔(召喚同伴);嘯命(高聲命令)
(6) 鳥獸等的長聲鳴叫 [howl;roar]
虎嘯猿啼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乳虎嘯谷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
(7) 又如:鳥嘯;嘯萃(鳴叫而聚集);嘯吼(長聲吼叫);嘯風(呼風);風嘶雨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