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已
〈動〉
(1) (象形。象蛇形。一說原與“子”同字。本義:停止)
(2) 同本義 [cease;stop]
雞鳴不已。——《詩·鄭風(fēng)·風(fēng)雨》。傳:“已,止也。”
德音不已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。傳:“已,止也。”
以故事得已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操蛇之神聞之,懼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是亦不可以已乎?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累寸不已,遂成丈匹。——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
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,必慮人逼取,而惴惴焉,摩玩之不已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
(3) 又如:不已
(4) 完成,完畢 [finish]
已,成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已事遄往。——《易·損》。注:“竟也。”
且曰吾已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。注:’猶決竟也。”
有司已于事而竣。——《國語·齊語》。注:“畢也。”
(5) 又如:已矣(完了,逝去)
(6) 治愈 [cure]
已大風(fēng)、攣踠、瘺癘治愈大風(fēng)、攣踠、瘺、癘(等重病)。大風(fēng),麻風(fēng)病。攣踠,手腳彎曲不能伸展。瘺,脖子腫。癘,惡瘡]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◎ 已
〈副〉
(1) 已經(jīng) [already]——表示動作變化達到的程度
北向不能得日,日過午已昏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(2) 如:已裝不卸(喻已成定局,無法改變)
(3) 以前 [before]。如:已先(從前;先前);已事(往事)
(4) 罷了,算了 [well]。如:已乎(算了)
(5) 太 [too]——表示程度
無已大康,職思其居。——《詩·唐風(fēng)》
死而湮沒不足道者,亦已眾矣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(6) 又 [also]——表示行為的頻率
周子居常云:“吾時月不見 黃叔度,則鄙吝之心已復(fù)生矣。”——《世說新語》
(7) 最終,終歸 [finally]
其所以貫理焉,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。——《荀子》
(8) 已而,然后 [then;after that]
庭中始為籬,已為墻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