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彘
〈名〉
(1)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矢聲,其余象豬頭、腳。本義:彘本指大豬,后泛指一般的豬)
(2) 同本義 [pig;swine]
彘,豕也。后蹏廢謂之彘。——《說文》
彘,豬也。——《小爾雅》
食黍與彘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。注:“水畜也。”
彘者,北方之牲也。——《賈子胎教》
竹山有獸焉,名曰毫彘。——《西山經(jīng)》。注:“貆豬也。吳楚呼鸞豬。”
故明主表信,如曾子殺彘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
雞豚狗彘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賜之彘肩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(3) 又
與一生彘肩。
(4) 又
加彘肩上。
(5) 又如:彘狗不如;如彘牢;豬圈),(彘肩(即肘子。作為食物的豬腿的最上部分);彘肩斗酒(形容英雄豪壯之氣)
(6) 地名,故址在今山西霍縣東北 [Zhi,anc.place's name]
三年,乃流王[ 厲王]于 彘。——《國語》
(7) 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