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忽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勿聲。本義:不重視;忽略)
(2) 同本義 [neglect]
忽,忘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忽,輕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三》
奈何而忽。——《漢書·食貨志》
忽于小過。——《漢書·王嘉傳》
忽于道德。——《漢書·東平思王宇傳》
不可忽也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(3) 又如:疏忽;忽忘(忘記);忽易(忽略,忽視);忽睨(傲視);忽怠(輕慢);忽慢(輕慢);忽薄(輕視)
(4) 好像 [seem]。如:忽似(恍若,好像);忽若(恍若,好像);忽怳(似有似無)
◎ 忽
〈副〉
(1) 忽然;突然 [suddenly]
忽逢桃花林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
路轉溪頭忽見。——宋· 辛棄疾《西江月》詩
忽聞客大呼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鐵椎傳》
忽一人大呼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
(2) 又如:忽冷忽熱;忽明忽暗;忽漫(忽而,偶然);忽剌巴(忽然);忽兒(突然,忽然);忽流(忽然)
◎ 忽
〈形〉
(1) 急速 [swiftly]
其亡也忽焉。——《左傳·莊公十一年》
忽反顧以游目兮。——《楚辭·離騷》
(2) 又如:忽眨(眼睛不停地開閉);忽焉(快速的樣子);忽溜(轉動的樣子);忽騰騰(快迅奔騰的樣子);忽驟(猶急速)
(3) 渺茫;遼遠;恍忽 [dim;remote]
忽乎吾將行兮。——《楚辭·屈原·涉江》
◎ 忽
〈名〉
(1) 中國古代的長度和重量單位,1忽等于1/1000分,即等于1/3000厘米或1/20000克 [hu]
(2) 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