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慈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茲聲。本義:慈愛)
(2) 同本義 [love;show affection or kindness to;kindly love]
慈,愛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堯不慈 舜不孝。——《莊子·盜跖》
夫慈者不忍,而惠者好與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
一曰慈幼。——《周禮·大司徒》。注:“愛幼少也。”
慈和遍服曰順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。服注:“上愛下曰慈。”
其次為慈母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。注:“慈母知其嗜欲者也。”
慈者,父母之高行也。——《管子·形勢解》
親愛利子謂之慈,惻隱憐人謂之慈。——《賈子道術》
父母威嚴而有慈,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——《顏氏家訓》
(3) 又如:慈幼(慈愛幼兒);慈親(慈愛雙親);慈淚(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淚)
(4) 對父母孝敬奉養 [give presents to one’s parents]
慈以旨甘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。注:“愛敬進之也。”
雖孝子慈孫。——《孟子》
不慈孝于父母。——《國語·齊語》
事親則慈孝。——《莊子·漁父》
(5) 又如:慈良(孝順);慈孝(孝敬);慈命(對尊上命令的敬稱)
(6) 佛教用語。佛、菩薩愛護眾生,給予歡樂稱為慈 [give happiness]。如:慈光(菩薩大慈大悲的光輝);慈悲;慈航(佛、菩薩以慈悲之心度人,如航船之濟眾,使脫離生死苦海)
◎ 慈
〈形〉
和氣,善良 [kind;loving]。如:慈父(慈祥的父親);慈容(慈祥和藹的容顏);慈顏(慈祥和藹的容顏);慈明(猶慈光);慈景(猶慈顏)
◎ 慈
〈名〉
慈母的省稱 [mother]。如:慈旨(慈母的教誨);慈教(慈母的教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