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搗
搗、擣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手,島聲。本義:搗,舂)
(2) 同本義 [beat with a pestle;pound]
擣,手推也。一曰,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“搗”。
擣肉之脯。——《儀禮·有司徹》
所以搗郁也。——《禮記·雜記》注
搗麋鹿羊矢(屎)。——《齊民要術·種谷》
夜搗戎衣向明月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搗衣篇》
(3) 又如:搗碓(形容磕頭如搗米似的);搗嗓子(吃喝。罵人的話);搗蒜打(用棍棒自上而下重重擊打);搗磕(叩頭)
(4) 沖擊;攻打 [attack]
批(攻擊)亢(吭,咽喉)搗虛。——《史記·孫臏傳》
杜曲則擣毀。——《管子·度地》。注:“觸也。”
(5) 又如:搗虛(攻打敵方空虛之處)
(6) 胡搞;攪擾;制造事端 [cause trouble;create a disturbance;mess things up]。如:搗叉子(找岔子;尋釁惹事);搗鬼吊白(使奸耍滑);搗大(虛詐作假);搗謊(撒謊);搗謊駕舌(掉弄唇舌,造謠生事)
(7) 用同“倒”。倒換,替換 [replace]。如:搗替(輪流替換);搗裝(轉換裝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