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材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木,才聲。本義:木材,木料)
(2) 同本義 [timber]
材,木梃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五曰材貢。——《周禮·太宰》
駕而乘材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“橫木也。”
無所取材。——《論語》。鄭注:“無所取于桴材。”
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,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。——《莊子·人間世》
材樸委積兮。——《楚辭·九章·懷沙》
因造玉清宮,伐山取材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(3) 又如:木材;材器(材木與器物)
(4) 泛指原料、材料 [material]
飭化八材。——《周禮·太宰》。注:“珠、象、玉、石、木、金、革、羽也。”
其材足以備器用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
獻材于殯門外。——《儀禮·士喪禮》。注:“明器之材。”
(5) 又如:鋼材;器材;木材;就地取材
(6) 資料 [data;material]。如:教材;題材;素材
(7) 人的體貌 [posture and facial features]。如:身材(身體的高矮和胖瘦)
(8) 資質;本能 [aptitude]。如:蠢材(笨家伙);因材施教
(9) 棺木 [coffin]。如:壽材;材鋪(棺材店)
(10) 通“才”。才能,能力 [ability;capacity]
任官惟材,左右惟其人。——《書·咸有一德》
士脩身功材。——《管子·五輔》。注:“材謂藝能。”
(11) 通“財”。財物 [property;belongings]
廣辟土地,著稅偽材。——《墨子·公孟》
知務本禁末之為多材也。——《荀子·君道》
材伎之士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