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次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欠,二聲。本義:臨時駐扎和住宿)
(2) 同本義 [stop]
次,舍也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上》注
楚師伐 鄭, 次于 魚陵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
泰伯素服郊次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王次于 河朔。——《書·泰誓中》
(3) 指行軍在一處停留三宿以上 [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]
初一交戰,操軍不利,引次江北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(4) 又如:次止(駐止;止宿)
◎ 次
〈形〉
(1) 第二,居其次 [the next in order;the second]
凡用兵之法,全國為上,破國次之。——《孫子·謀攻》
(2) 又如:次從(然后;接著);次后(以后;續后);次早(第二天早上)
(3) 副,貳 [second;vice]。如:次車(副車);次介(副使);次相(副丞相)
(4) 屬于質量差的 [subquality]。如:次品
◎ 次
〈名〉
(1) 順序,等第 [sequence;order]
陳勝、 吳廣皆次當行,為屯長。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蓋以十艦最著前,中江舉帆,余船以次俱進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(2) 又如:二次曲線;次序(依次排列的順序);次第(順序,次序)
(3) 按物體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[order]。如:圓錐是二次曲線
(4) [量詞]∶表示行動的回數 [times]
歷險數次,遂達峰頂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》
(5) 又如:我回去過三次;一次就借了五十塊錢
(6) 旅行時停留的處所 [stopover]。如:旅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