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諱
諱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言,韋聲。本義:避忌。有顧忌而躲開某些事或不說某些話)
(2) 同本義 [avoid as;taboo,tabu]
諱,誋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諱,避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三》
卒哭乃諱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舍故而諱新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昭王之忌諱。——《周禮·小史》
諱名不諱姓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下》
《春秋》為尊者諱,為親者諱,為賢者諱。——《公羊傳·閔公元年》
(3) 又如:直言不諱;諱名(對尊長避免說寫其名,表示尊敬的心意);諱惡(先王的名諱與國家的兇惡);諱亡(忌言亡國)
(4) 隱;隱蔽 [conceal]
恐犯忌而干諱。——《楚辭·謬諫》。注:“所隱為諱。”
(5) 又如:諱疾(隱瞞缺失);諱匿(隱匿;藏匿);諱過(隱瞞過錯或失誤);諱惡不悛(隱惡不改悔)
(6) 畏,怕 [fear]
擊斷無諱。——《史記·范蔡傳》
不諱強大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》。注:“猶辟也。”
(7) 死的婉辭 [die]。如:諱所(死難之地);諱日(死亡之日);諱問(死訊)
◎ 諱
諱
〈名〉
(1) 忌諱的事情 [forbidden word;taboo,tabu]
有公諱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入門而問諱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
(2) 又如:犯諱
(3) 舊時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長的名字 [the name of deceased emperor or head of a family]
漢諱 武帝名“ 徹”為通。—— 韓愈《諱辯》
子厚諱 宗元。——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