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軔
軔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車,刃聲。本義:支住車輪使其不能轉動的木頭)
(2) 同本義 [a piece of wood serving as a brake to halt a carriage]
軔,礙車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車不發軔。——《淮南子·兵略》。注:“車下支。”
朝發軔于蒼梧兮,夕吾至乎縣圃。——《楚辭·離騷》
(3) 通“仞”。古時的一種長度單位 [an ancient measure of varying lengths]
掘井九軔而不及泉。——《孟子》
(4) 車輪 [wheel]
水漸軔以凝冱。——《文選》。李善注引 顏延年《篡要解》曰:“車輪謂之軔。”
◎ 軔
軔
〈形〉
(1) 柔弱;懶散 [weak;sluggish]
(2) 通“韌”。柔軟而堅固 [pliable but tough]
凡用兵者攻堅則軔。——《管子·制分》
◎ 軔
軔
〈動〉
引申為阻止 [block]
陛下嘗軔車于趙矣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》。注:“軔車,止仕也。”
遂以頭軔乘輿輪。——《后漢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