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鏤
鏤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金,婁聲。本義:可供雕刻的堅鐵)
(2) 金剛鉆 [diamond]
厥貢璆、鐵、銀、鏤、砮磬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。孔傳:“鏤,剛鐵。”
(3) 釜,烹飪用的鍋 [cauldron]
鏤,釜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(4) 通“漏”。孔穴 [hole]
生禹于 石紐,虎鼻大耳,兩耳參鏤。——《宋書》
(5) 姓
◎ 鏤
鏤
〈動〉
(1) 雕刻 [engrave;carve]
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器不彤鏤。——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
流蘇金鏤鞍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(2) 又如:鏤冰(于冰上雕刻。比喻徒勞而無功);鏤板(本指雕刻以印書的木板,引申為雕板印刷);鏤花(雕刻花紋);鏤金(雕刻金箔用為裝飾);鏤象(雕刻象牙為飾的車子)
(3) 鑿通 [tunnel through; bore]
鏤靈山,梁 孫原。——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
(4) 銘記 [engrave on one's mind;always bear in mind]。如:鏤心(銘記在心)
(5) 雕金為飾 [carve and polish]。如:鏤膺(馬胸前的雕花金屬飾品帶子)